2010年3月11日

轉貼:正負二度C效應 台灣版的談判破局氣候變遷會議

讀書會的恬寫了一篇文章
很欣賞
借來轉貼
原文刊登在環境資訊中心

************************
作者:雲淡風清

正負兩度C自從放映後,即引起許多的討論,對全球暖化此一攸關人類未來的議題而言,討論代表一種關心,也是此片欲喚起的意識。但在日常生活的討論之餘,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猛烈的批評,這些批評多不是來自於喜歡製造衝突的媒體或為了選票利益的政治人物,而是來自於和製作團隊一樣,大聲疾呼全球暖化的環保團體。

綜觀環保團體對正負兩度C的批評,大致可以整理為以下四項:
1.沒有談到產業與能源的結構性問題,對台灣長期仰賴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以追求經濟成長避而不談;
2.沒有談到全球暖化發生的原因,除了歸咎於250年前的工業革命外,只談暖化「現象」而無「真相」;
3.沒有談到具體的解決方法,除了一人一信寄總統的小善外,沒有提到整個系統的改變;
4.數據資料錯誤,對於片中所引用的資料,多表懷疑或有誤導之嫌。

不同團體議題操作的差異
倘若我們能稍稍跳脫出影片內容的討論,以側面分析製作團隊與環保團體兩造的作法,將可一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社會精英」與「草根團體」在議題操作上的差異,獲得啟發。

首先,正負兩度C製作團隊較之一般的環保團體,擁有更多的資源,當環保團體需為上版面費盡心思,為避免斷炊而拼命接案時,正負兩度C製作團隊就好比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嬰孩,在層層的照料、打通下風光問世。擁有資源本身並非過錯,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部號稱全台灣第一部暖化紀錄片的製作團隊裡,卻看不到任何一個深根於台灣環境議題的環保團體;相反的,紀錄片僅一昧以名人及全球暖化本身的嚴重性為號召,忽略了一直默默關懷、支持環境的草根團體,而沒有向他們尋求合作與建議,以至於整部紀錄片呈現一種由理論建構觀點的知識份子式的焦慮與關懷,缺少和土地環境、在地實作的真正連結,也讓最後的產出,落入環保團體口中不夠「專業」或「不敢面對」,僅能當茶餘飯後話題的評論裡。

再者,環保團體/人士在極短時間內,將正負兩度C視為代宰羔羊的嚴厲評論,也讓我們看到了環保團體極欲重新掌握環境論述合法權的過程。一直以來,環保團體在台灣扮演的多是抗拒強權的角色,以一種「專業」、「正義」、「草根」的姿態,藉著長期的耕耘累積公信力。但當正負兩度C挾帶著製作團隊核心人物與贊助者的高人氣,並企圖以全球首映、媒體聯播、免費下載等達到最高效益時,一個歷時五個月的紀錄片,輕易的就在環境議題占有影響力時,環保團體的警戒機制隨即啟動,希望能重新「掌握」「專業」環境論述權的意向更形明確,因此根本顧不了正負兩度C製作團隊對喚起一般民眾暖化意識的用心(而這也是環保團體一直想做的),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批評聲浪。

另外,環保團體近幾年來對台灣不斷擴張科學園區污染事件的關切,也讓正負二度C在未播映前即被投下不信任票,因此當紀錄片未談到產業結構的問題時,即不免讓人聯想到這是否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形象塑造。

不論正負兩度C製作團隊或環保團體本身,都讓我們看到了台灣社會主流與非主流在行事、思考上的侷限。握有資源的,總是喜歡尋找既定人際網絡上和自己占有同樣或相似資本者的協助,而沒有聯繫原生的草根力量,淪為菁英式的party同樂,無法獲得長期關心者的認同;沒有資源的,為了能堅持理念不被收編,也多以較具邊緣或小眾的方式凝聚力量、批判主流,而缺少用更一般化的大眾語言,擴展民眾對議題的認知與理解。

以嶄新思維面對暖化挑戰
以法國社會學家Pierre Bourdieu的觀點,在每一個場域裡,有限的資源會造成一定的緊張關係,雇主/員工、主流/另類揭示了這樣的緊張與對立。但在面對攸關未來,且必須由全人類共同解決的全球暖化問題時,或許應該放下這層緊張,思考整件事是否有往善的方向走。

對於喚起台灣民眾的暖化意識而言,正負兩度C的確做了不少貢獻,當然,他也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台灣社會需要的是正向與理性的討論,並給予適當的鼓勵,而非對小細節的強烈質疑,或是針對製作團隊核心人物的酸言酸語。當然也希望,未來如果有人願意做類似的事情時,也能接納、探尋、傾聽環保團體的意見,大家共同合作,共享資源來面對本世紀最嚴重的問題。

唯有放下本位主義,以嶄新的思維與胸襟,凝聚力量、異中求同,未來,才有機會。否則,當我們質疑哥本哈根會議各國政治代表各懷鬼胎無法做出具體承諾而瀕臨破局時,我們實也在台灣上演著同樣的戲碼。

2010年3月8日

耶利米書的提醒

這幾個月緩慢地讀耶利米書
有了許多啟發

這位年輕的先知被上帝呼召去跟以色列百姓警告
在當時眾人覺得自己再也虔誠不過的當下
潑下一桶冷水

因為神如此說:
"這耶路撒冷的民
為何恆久背道呢?
他們守定詭詐不肯回頭
我留心聽,聽見他們說不正直的話
無人悔改惡行,說我做的是什麼呢?
他們各人轉奔己路
如馬直闖戰場......."

讀完最後一章了
查經資料中整理的兩個提醒記下來
希望自己以後能常常放在心裡

(一) 書中挑戰我們要小心,不可把我們信仰的要素,與我們生活中的禮儀混淆。耶利米認為他周圍極多忙碌的宗教狂熱表現是毫無意義而且是侮辱上帝的。有許多事物是 他同胞視為宗教生活的必需品: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就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連同那些嚴肅的禮儀;還有不會被摧毀的城,就是上帝的城。先知說,你們必須學習不 靠這些而生活。最後,只有上帝是不可少的,而且我們必不能、而且決不可把祂禁錮在我們那些最尊崇而又最神聖的傳統中。有時似乎我們寧願為我們的傳統死而不 為上帝活。那並不是說傳統、教會生活的模式、敬拜的形式不重要;它們不是不重要,但它們所有都不是上帝。

(二) 我們怎樣知道上帝今日有甚麼話對我們說呢?在耶利米時代有許多人,包括先知們,都確信他們知道上帝要對他們說甚麼話,他們其實是錯誤的。他們並不誠實,他們反映他們當日宗教界的共同意見,但他們是錯誤的。我們怎樣能真正知道上帝的話,這卷書沒有給我們提供簡單的答案,卻作出極多警告,就是人縱使更誠懇,卻 極其容易把上帝的旨意與我們自己的願望,或與我們自己國家,或與我們自己教會的願望混淆了。要知道上帝說的話,對耶利米來說,就是要走上易受攻擊的道路 ──極易受人誤會,又對自己產生疑惑。上帝的話已臨到,而且現在正臨到那些準備等候並準備與上帝角力的人,而不是臨到那些徒託空言的人。

2010年3月5日

恐怖的生物學

一般人對從醫者的想像
大抵是從小熱愛生物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
懷抱愛人如己之精神決心深研人類之生老病死

不過每每跟賢夫聊到生物學常識時
就會發現他對生物的了解
約莫還停留在天真又無知的學齡前階段
妙語一出
我若非噴飯也必噴淚

有一日我們從蠶絲被開始聊起蠶寶寶
【記得小時候養蠶的時候,蠶吐的絲有的是黃色的耶!】我說
【蠶吐絲?】賢夫問
【對阿,蠶長大了不就開始吐絲結繭?】
【哪有? 蠶長大了就死掉了呀!】
【死掉? 你沒看過蠶的蛹嗎?】
【什麼蛹?】他睜大了眼睛
【那蠶變的蛾有看過嗎?】
【蠶會變成蛾? 妳不要騙我了,蠶怎麼可能變成蛾? 】
【你到底有沒有養過蠶? 蠶寶寶長大到像手指那麼粗的時候,某天會突然靜止不動,就是要準備吐絲結繭,還是你把要吐絲的蠶當作死掉了?】
【我的蠶都細細小小的,牠們靜止不動,後來就是死了阿!】

還有蚯蚓的繁殖

【最近在辦公室養蚯蚓,有看到小小蚯蚓慢慢長大呢! 你知道蚯蚓怎麼繁殖的嗎? 猜猜看,卵生、卵胎生、胎生哪一種?】躺在床上的我閉著眼睛準備睡覺,隨口問問
【蚯蚓怎麼繁殖.........就無性生殖阿】正在看厚厚一本醫學教科書的他,立即有了答案
【無性生殖?】
【牠會把自己切成兩半,然後就變兩隻了阿!】他用很認真的語氣說
【你的意思是,牠會在土裡找一把刀,然後用"手"拿刀把自己砍成兩半嗎?】

那晚,我笑到失眠。

後來大抵可歸納出一個原因
來解釋為何他有如此恐怖的生物學常識
在賢夫的腦袋裡
即便是人類馴養的動植物
也可以宛若精靈般不食人間煙火就活得好好的

所以呢
養蠶的桑葉不用擦乾
種在家裡的樹不用澆水
(因為長在"戶外"的樹不用澆水還不是活得好好的)
狗只要吃骨頭的骨髓
不用吃肉或其他東西也可以活得很快樂
蚯蚓只要有土,就算是沙漠的土,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以此類推....

大家放輕鬆
都可以活得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