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大地之屋~蓋土确厝之泥儂我儂


這次土豆人秋季之旅的緣起
就是為了參與傳統土确厝的土磚製作
平時在北部這個寸土寸金的水泥市
找個地方赤腳玩泥巴簡直比挖金礦還難
想到能跟爛泥巴攪和個一天
興奮到前晚差點失眠

車子沿著西螺大橋頭的馬路緩緩開
沿著迷彩色的低矮圍牆
來到寫著“軍令如山 藝術似海”的入口
停車
換上拖鞋戴上帽子拎著水壺
以及傳說中不吃不可的西螺老街碗粿
一羣人圍坐在榕樹下
吃飯喝風配故事

帶著圓框復古眼鏡
長得像歷史課本裡革命青年的朝倉
拿著碗 清了清喉嚨
開始說起故事
關於
過去的兵營
現在的藝術加兵營
未來的土确厝加兵營


“朝倉,土确厝蓋了可能也沒辦法用很久
為甚麼你不蓋可以保存比較久的房子呢?“

”那麼,甚麼東西是可以保存比較久的呢?“
朝倉眼睛閃著光芒微笑地問我們

甚麼東西可以保存比較久?
豪宅?鑽石?難道就不會轉瞬失去?
呵~
人類真的很有趣
必朽壞的肉體裡卻裝著一個渴望永恆的靈魂


上工第一階段
先去河邊撿糯米牆所需的石頭
20多個人一起搬的好處就是可以用接力的方式傳
沒一會就灌飽稻草先生的小發財
因為效率太好
怕太早回來嚇到別人
大家繼續留在河邊的小湖欣賞風景
除了看老鷹在空中跳華爾茲
還見識到稻草先生看圖說故事的功力


他豪邁地指著地上一個橢圓形
約莫可以塞一頭羊的石坑繪聲繪影地說
”這一定是黑道仔在這火拼後,
歐這個坑,準備要埋在這裡,
阿無擱~歐到一半太累了,
氣到就想講歸去丟到湖裡卡緊啦!哈哈“

開始作土磚前
必須先學會土确厝的主題曲(連結網頁最底有教學影片)
由於朝倉唱起來
讓大家誤以為這首歌裡面轉了三次調
所以立即現場連線歌喉動人的女高音示範原音


作土磚的第一個步驟
要均勻混合兩種不同的沙土
問題是其中一款泥土的結塊相當頑強
敲阿搗阿捶阿砍阿
就是沒辦法讓它瞬間粉身碎骨
不過
閱歷無數的稻草先生突然福至心靈
建議大家另一種作業流程
讓我們從溫良恭簡讓的搗蒜乖小孩
變成拿土塊砸牆的憤青
不知道這是不是另類的暴力美學

沙土跟乾稻草混合後
就可以加水 用腳把它踩勻
變成黏性驚人的爛泥巴
從來不知道
我的腳掌除了穿鞋子磨破皮外
還能感覺到泥巴的溫軟與綿密
也第一次知道
踩到爛泥巴
原來可以是一件那麼快樂的事情


踩完泥巴
到水盆裡把腳洗一洗
準備灌模
這時賢夫突然搖身變成卑南族勇士
帶著萬夫莫敵的氣勢抄起鏟子開始鏟泥巴
每撈上一鏟貨真價實的上好泥漿
都會順勢在他臉上飛濺個幾滴以見證當時的力道及角度
耐勞的精神令我動容久久不能自己


下工後回到榕樹下
吃完稻草先生提供的原味番薯湯
然後跟著全西螺最棒的嚮導阿豪逛老街
小鎮曾經有過的繁華
濁水溪曾經有過的浩瀚
都在他的故事裡重現當年
雖然我不明白為甚麼阿豪可以熟知那麼多關於雲林的種種
不過我知道他跟我當年背過國中高中歷史課本即忘的狀況一定很不一樣

故鄉事
是刻在心版上的

雲林以前離我很遠
可這次經過兩天的停留
雖然又離開了
不過我好像開始發現
雲林其實也沒有 那 麼 遠

台灣真的好美麗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