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Day 1 Sat.
台北租車 1430--> 烏來街 & 泰雅文化博物館1530 --> 福山養鱒休閒農場1900
Day 2 Sun.
起床0600 --> 早餐0700 --> 哈盆古道登山口0810 --> 6.5 Km 1200 --> 登山口1510 --> 溫泉 1600--> 還車1800
攝影
幾乎全程使用Nikon D80 & Nikon AF Micro 60 mm f/2.8D
買不起大光圈變焦鏡,只好用定焦鏡,難免在取景構圖時有些卡手卡腳,但用點心還是可以拍些像樣的照片,考慮登山盡量要輕量化的原則,所以捨了85 mm f/1.8 只帶60 mm micro,理由很簡單,因為沒有廣角,所以選了焦距較小的鏡頭,而且有近攝的功能,符合這次想拍“微觀之美“的想法。
使用後的心得是『我需要廣角定焦鏡』,60mm micro 在micro的功能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平時不起眼的小角落,經過構圖的巧思,會有令人驚艷的發現,這次在雜草叢中、階梯旁、樹幹上都想像不到的發現。6o mm micro在陰暗的森林中就很難拍攝出開闊的視野,望遠焦距加上陰暗不得不使用大光圈,在狹窄的山路上,不容易後退取景,使得一個轉彎、一個小吊橋都很難入境,勉強入鏡了,可能因為光線較暗,使用大光圈犧牲了原本就不多的景深。希望下次上山,可以添購一顆廣角定焦。
費用
這個要問Hsin才知道明細,我大概知道total大概一人3000-4000大元,租車、住宿、泡溫泉、鱒魚大餐、、、、、、、、很多點點,停車費、路邊攤、忘了關大燈等等。嚴格得講,一天半日的行程是貴了一點,應該可以更省,例如租車。多一點人租車費平均下來就比較便宜,或者乾脆去借車,坐公共交通工具也是一個選擇不過很不自由、也不方便,騎腳踏車,嗯!路上的確有很多看起來很專業的腳踏車騎士,打從心底佩服他們,為他們鼓掌,除非單純就其腳踏車,否則就得多一天的行程。最會亂花錢的人談省錢,Hsin一定是hahahahahaha
裝備
我們的裝備有,登山鞋、登山丈、帽子、水壺、Gortex外套,全部的旅程就Gortex沒穿過,一直回到台北在古拉爵享用大餐才因為店家冷氣太冷拿出來穿。登山鞋,還是有點滑,抓地力不是很好,不過他保護腳踝的能力毋庸置疑,記得之前爬山,看到有些原青就只穿雨鞋,佩服佩服,說不定雨鞋的抓地力都比登山鞋好。登山丈,因為登山鞋抓地利差,登山丈就顯得相當好用,第三隻腳幫助平衡,也可以把手力轉移成腳力減輕腳力的負擔。帽子,記得要cover頸部,我記得去玉山那次,頸部有一點晒傷。水壺,原本以為我和Hsin 1000cc 就夠了,不過我錯了,我們多喝了至少500cc 的溪水,而且在回程的最後一段,我還因為疑似電解質不平衡,右腳股四頭肌抽筋,還好沒拉肚子,溪水也很好喝,沒味道,希望不要一個月後發現我有寄生蟲haha,我有一個有趣的發現,自己脫水比較乾的時候很容易累、無力,可是補充一點水分後,那一段路就變得很輕鬆,不容易累,我已經去除掉休息的干擾因素後得到的結論。
缺乏的裝備,雨衣、乾糧、護膝、小腿套
我們爬山竟然沒有帶雨衣,不過這是我的錯,因為我給他放空,Hsin已經準備的很好很好了,我疏忽忘了帶雨衣,Hsin還帶了雨傘,雖然有點烏雲,雖然我們到了6.5km處被迫掉頭,沒看到終點,三條溪會合中間有沙州、泰雅族的舊部落,只能想像終點的美景,但至少一路上是都沒遇到下雨。乾糧我們帶的不多,三包小餅乾,如果遇到山難,我們就要饑寒交迫,不過哈盆是很好走的路,不太可能遇到山難,中午沒吃,我的體力上似乎還是有些影響。護膝,我有一次差點採空,不過膝蓋有giving way的感覺,我右腳的前十字韌帶斷掉過,有護膝會比較安全,如果在山上受傷,後果不堪設想,因為會行走不便。小腿套可以保護褲管,這次回來褲管都被泥巴沾到很髒,因為山區窄路褲管一定會沾到,有個小腿套,換洗小腿套就可以了,特別是超過一天的行程特別有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