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日跟一位許久沒見的朋友碰面
他熱切地分享他剛加入一個道場
在無所不能、具有超能力、預知世界末日的師父帶領之下
有了靈魂出竅、跟靈界仙佛鬼神打交道的神秘經驗
他的師父不但能算命、改運
每星期二、五、六還有固定的"辦事時間"
可以與當班的天神通靈為信徒解惑開釋
一般的礦泉水讓師父加持過後立即可治百病.......
當他邀請我們去道場體驗時
我說謝謝可我已經找到了一生可以倚靠的信仰
並且我不想要跟不明的靈界力量靠得太近
然而這件事讓我再一次思索信仰對人的意義
至少盼望自己在理性這部份
經過某種程度的自我辯證後
能有些比較深入的反省
我認同信仰是為了啟示者的權威(真實與可信)
而堅決接受其所啟示的真理
但真理應具有排他性(正如價值不可能中立)與普世性
且不應隨有著不完美的人性而搖擺
因此
當我徹悟人的一生總是離聖潔如此遙遠時
信仰便不應該以滿足人性的需求為最高指引
否則與慣壞需索無度的孩子有何差異?
所以
大家理智上認同宗教要勸人為善
也就是引導人順應真理、行善去惡
使生命朝真、善、美邁進
然而回過頭來看民間信仰
似乎沒有太多關於道德規範與人生價值的訓示
但在祭祀活動與習俗禁忌卻有充分的強制力
例如鬼月、嫁娶、懷孕、開工等場合
各有其不知典故意義卻寧可信其有的禁忌
可見信仰的主導性比較偏向對信徒宗教生活的觀照
而非對信仰價值的實踐
換句話說
信徒所求的並不是什麼行為規範與道德準則
而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欲望滿足
例如求升官發財、金榜題名、趨吉避兇
若是祈求皆與欲望的滿足有關
如何修養身心?
而信徒們又如何能因著自己的喜好是否被滿足
反過來以上位者的姿態論斷神明的靈驗程度?
假如宗教可以作為人生問題的解答
那麼人們應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才會離真理更近?
是問厄運如何化解?
是問何時碰到好姻緣?
是問作什麼生意才會賺錢?
親愛的神阿
請給我們智慧
讓我們學習謙卑
給我們勇氣去面對人生
賜我們更多的愛去愛別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