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5日

轉載文章:中華隊,對不起,謝謝你

阿潑的部落格上看到這篇文章
深有同感
特別是其中一段寫道:
『和米果討論,台灣人真不懂運動精神,從政治上就可以看出來了。為什麼要隨便對一個人有期待,然後希望他幫你達到什麼,而你自己平時卻不關心,不實質支持這個環境或體制?.....

如果認真觀看奧運,會發覺,一個選手的成功就是那個選手的努力與表現,然後我們才會想到這個國家給予的陽光空氣和水。

美國飛魚菲爾普斯笑傲水立方,而他是個過動兒.我忍不住想到,如果在台灣,他或許就被放棄了。同事討論:「為甚麼運動選手幾乎都是原住民?」我想了想:「那是一個機會。」或許,在城市裡,很多可以在體育上表現優異的小朋友,然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個鼓勵大家當醫生、律師、企業家、科學家的社會,很早就把體育放在後面,也就不要說如何重視、善待這些選手與這些運動。(日韓也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但他們取到了「揖讓而升,下而飲」的另一種體育精神)』

以前還在當學生的時候因加入桌球隊
有一些比賽的經驗
自己上場跟看別人比賽是很不一樣的
看別人打的時候都突然耳聰目明
偶爾還當起球評
等自己站上去的時候
就會發現要打好哪有那麼容易阿
是的
就好像台灣棒球隊輸給中國的那天
我跟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某先生說
『要不然你去打打看,難道可以打得比他們更好?』

一直很敬佩台灣加油隊的精神
發起人李昆霖自己說過
『.....正當大家只會在電視上罵政府無能, 卻不會認真討論如何努力去改善現況時,
我們平凡的市井小民, 用自己的微弱的力量, 在世界各地的舞台, 讓台灣的國旗飄揚,
跟每個不了解台灣的外國人, 宣傳台灣意識。』

我或許沒有能力改變政府『拼經濟』為優先的價值排序
不過有一天我也要穿上黃色的加油衣
去球場幫球員加油

沒有留言: